愛因斯坦的媽媽應該也沒有從小給他看識字卡?!
當媽媽以後開始大量閱讀該怎麼教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點,坊間更是有不少的書籍來談各國的教養經驗,也有許多要父母花大錢投資的益智玩具;這些書籍和玩具到底是有存在的價值,還是他們存在的價值只是滿足父母的需求?
"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的觀念,讓許多父母捨得花大錢買玩具,"協助"孩子的發展;美國郵購廣告常看到的"愛因斯坦系列",儘管已經被證明對小孩智力/腦力開發沒有直接的幫助,依然賣得嚇嚇叫。這不禁讓我回想起,我們成長的時代,那個台灣經濟剛剛起飛,雖然不貧困但絕對稱不上富裕的年代,我開始到處問我事業有成的朋友們,他們是怎麼長大的? 他們是在滿坑滿谷的腦力開發玩具中成長? 還是在田野鄉間抓青娃? 還是就是下課跟同學鬼混自己回家的鑰匙兒童? 答案不令人意外,多數的人都沒有現成的玩具,都是"自己創造"玩具。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很愛在浴缸裡洗澡,因為可以用勺子把水舀出來舀出去,以為自己在做生意 (現在想想真蠢),但是那個時候我可是可以待在浴缸這樣玩一個小時,玩到水太冷才乖乖出來。如果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而且發展的也可以,考上台政大,有分遠超過22K的工作,為什麼我們下一代需要很多腦力開發的玩具來啟蒙?
每次去逛玩具反斗城的時候,看到許多大型玩具,都很懷疑到底是誰買這些玩具? 直到去參加朋友兒子的一歲生日派對後,我才了解小孩的玩具可以多到甚麼程度! 這個朋友的房子是郊區的雙層別墅含地下室,進門客廳的書櫃上堆買了孩子的小玩具,地下室有一"間"遊戲屋,房屋的大小應該是青少年都還可以跑來跑去的高度,地上則是各式各樣的小車子,孩子可以坐在裡面,旁邊還有一個遊戲間,鋪軟墊,孩子可以在上面躺、翻。這些都是這一個孩子專屬的! 當下,我也覺得這個孩子很幸福,有這麼多的空間和玩具,但是這個孩子的資源的豐富是否也會造成反效果? 我不知道,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回答的了。
另一個跟孩子玩具有關的討論就是,男孩與女孩玩的玩具,到底是社會話後的產物還是天生的差異?
美國麥當勞兒童餐的玩具分為男生和女生,女生是一雙很漂亮的鞋子鑰匙圈,充其量就是一個鑰匙圈,沒有其他的功能;男生的玩具則是塑膠玩偶,他的四肢可以擺動,可以擺出站立和坐下等不同姿勢!為什麼女生就應該玩或是喜歡玩這些裝飾用的,甚至是不用大腦的玩具? 而男生的玩具就充滿著手作和動腦的樂趣? 所以我可憐的女兒,又被我當成實驗品來測試這個問題! 樂高和汽車,這一向被貼上男孩子標籤的玩具。樂高最小也需要18個月才可以玩,所以一開始我女兒只有一歲的時候,他也就只能把樂高當作是搬家的用品,就是先把樂高灑一地,再一個一個撿起來放進去,順便訓練他把玩具收好的習慣。在他快滿18個月的一天,他突然可以把積木堆起來,他開始嘗試亂拼,我就把沙發下藏好的樂高汽車拿出來給他,從那天開始,他日也想夜也想得要把其他樂高搜出來。
回到台灣一起逛大賣場,他看中的不是洋娃娃,而是汽車,每天晚上都要抱著"車車"睡覺。這其實讓我很困惑,汽車真的是天生男孩子的玩具? 女孩子就應該喜歡美麗,或者是裝飾的東西嗎?
如果以為我女兒很男性化,那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他喜歡男生,爸爸媽媽給他選,他會選爸爸;爺爺奶奶的話,他選爺爺;阿公阿嬤,他選阿公;而他愛死他舅舅了! 在幼兒園裡,可以坐在男生旁邊,不會坐在女生旁邊! 非常的"女性化",只想吸引男性目光!
一歲半就開始批評他媽媽買鞋的眼光,他生平第一雙自己挑的鞋,是粉紅色GUCCI皮鞋,一雙250美金,當然我們被他的高級品味嚇了一跳,只讓他買一雙40元的鞋。
儘管他穿衣服的品味有待加強,他最愛粉紅色和藍色,搭配綠色的襪子,但是這些都再再的彰顯出來,小朋友其實非先天傾向任何顏色、或玩具的種類。很多"應該",都是父母親透過社會化的標準來教導小朋友,讓他門朝著預期的方向前進。只不過這個社會的發展,往往超乎我們的預期,成功的典範也一直移轉受到挑戰,我們做父母的,恐怕無法提供一條安全的成功的道路讓孩子來遵循了。
我最贊成的親子教養理論是,嬰幼兒時期是人生選擇最寬廣的時候,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與機會,他可以當黑手、也可以當太空人,然而隨著教育和時間,我們因為我們的選擇而限縮了未來的選擇空間;當我選擇高中念文組的時候,我大概就已經跟太空人這個選項絕緣了。父母的作用在於放慢選擇空間縮小的速度,而非加快。然而在現在的教育體制和資本主義體系下,越來越多的父母加速縮小孩子未來選擇的空間,例如一定要念大學、一定要把英文學好,這些"一定",都是一種畫地自限的教育方式。
台灣會考、學測、基測的教改紛紛擾擾,美國對於到底該延續西方式的教育還是該向東方取經,鬧得不可開交;沒有完美的教育體制,也沒有完美的教育理論,只要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當我們把教育外部的資本主義和功利主義脫掉時,其實父母大概都知道甚麼對孩子是好的,只是我們有沒有那個勇氣放手讓孩子去闖他的未來,當孩子失敗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接受和面對,還是我們在乎的還是那些金錢和面子。
儘管我已經很願意放手讓我女兒去嘗試新的東西,我還是很佩服我先生的灑脫;當我女兒在院子挑了一顆石頭來磨牙,還把那顆石頭收起來放在娃娃車上準備,我先生的回應是,至少是同一顆石頭,細菌和病毒應該差不多,總比隨便再拿一顆來磨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