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長在外交人員體系的朋友告訴我,他很不喜歡旅遊,因為旅遊都是走馬看花,觀光客只會看到造訪國家要宣傳的,而不是真正認識這個國家,他寧可選擇一個城市呆上三個月以上,試著學習當地語言,花時間認識一個城市,不去計較護照上的國家數目。

         當然,每一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多數的人都是在有自我意識後開始旅行,而我這個朋友還沒出生前就開始在中東和非洲旅行,儘管成長背景讓他渴望定居,卻未曾在單一地區居住超過三年。問他住過這麼多城市,他最愛的地方是哪裡,他的回答很妙,越多人夢想居住的城市,越讓人失望;他建議我利用這次的歐洲旅行,用找房子的角度來定義『最愛的城市』。

一個適合旅行的城市,必須符合下列幾項要素:

第一,  便捷且合理價格的交通;這個包括從機場、火車站到市區的方便性,是否有管控的計程車價格,不讓司機漫天要價的機制、是否有可靠的運輸設施,如地鐵、機場快線,讓旅人方便預測所到機場和車站所需要的時間,當然到景點的交通便利性也相當的重要,但是地鐵的出口這麼多,到底該從哪一個出去,適當的地鐵站地圖與標示相當重要。像在布達佩斯的地鐵站,就讓人很頭暈,到了正確的地鐵站,卻不知道到底要從哪一個出口上去,站裡也沒有該站的地圖讓人參考。

SCN_0001.jpg  

SCN_0003.jpg

第二,  旅遊資訊的容易取得;語言的多樣性絕對是一個重點,許多國家的官方網站儘管有英語的選項,但是資料的豐富度卻遠不及當地語言;除了網站和旅遊資訊中心的官方觀光資訊,觀光從業人員的外語程度也相當重要,這甚至包括了餐廳菜單的設計,如多種語言版本、甚至是圖片的標示。在紐倫堡我們就有看到,歷史悠久的香腸店儘管老太太們英文不靈光,但是英語菜單上有德語菜單上所沒有的數字標示,點菜的時候只需要告訴老太太數字,老太太也不會搞錯,我們也吃的很開心。

Nurnberg menu

第三,  景點的豐富性與購票的便利性;當然一個城市要是沒啥吸引人的景點,觀光也就沒得做了;但是光歐洲就有這麼多的城市有華麗的教堂、美麗的城堡,而像布拉格這個以城堡出名的城市,卻不僅僅只有城堡可以看,如何增加觀光客造訪景點的數目,就是很奇妙的心理學了。每個景點都要收費,一次又一次的排隊、掏錢買票,第一個教堂當然很願意、第二個也還不錯,但是到了第五、第六個的時候,真正願意又再花錢進去參觀的有多少人,所以像布拉格聰明的做法,就是發行布拉格卡,算準了觀光客就是來三到四天,觀光客一定會去的城堡全部都包括了,還包括了許多不同的美術館、博物館景點,站在觀光客的立場,布拉格卡的價格只比一定要去的景點的價格高一點,但是不用買票排隊,經過哪裡還可以多去,省時間又省力氣,確實我們也因此參觀了許多不知名的小博物館,頗有收穫。

SCN_0009-1.jpg

SCN_0009-2.jpg

然而,適不適合居住可就需要多家幾點了

第一,  超級市場的便利性;在住宅區裡,到底有多少家的超級市場,她們的營業時間,星期天開不開門是歐洲的一大挑戰,基本上布達佩斯和波蘭都沒有這樣的問題,而布拉格的住宅區則距離觀光區較遠,所以我們沒有看到;西歐國家的超級市場,多半星期天不營業,平常時間也只到下午七點,如果加班加的晚一點了,就沒地方買菜囉!!!當然超級市場裡食品的種類多寡,尤其是生鮮蔬果的新鮮度,特別重要。

第二,  生活活動的多樣性;豐富的藝文活動可以增加生活的精采度,總是不可能天天窩在家裡大眼瞪小眼,而依照個人喜好,一個城市有多少的瑜珈中心,提供多少種類的瑜珈課程還有時間,對我而言相當重要,也有的人是以上健身房來紓解壓力,健身房的方便程度和地點,相對而言就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考量。

第三,  與原生文化連結的便利性;旅行的時候嘗鮮是一回事,把當地食物變成主食來吃又是另一回事,過去在國外的經驗,讓我知道主食恐怕還是主食,很難改變,而米和麵則是我沒法改變的事實。如何在異地尋找到家鄉味,而不是淪落到凡事親自動手學著做,絕對事關重大;亞洲食材的易購度與價格,亞洲餐廳的普及性與道地與否,都是我考量的重點。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城市都有優點與缺點,而受到我們自身背景的影響,有些可以接受,有些可以容忍,有些則是必須避免;我相信沒有一個絕對適合任何人的國家,只有適合自己的地方,而最後家還是家,儘管高級法國套餐相當可口,相當昂貴,有時候就是不及那一盤媽媽做的韭菜水餃沾蒜蓉醬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