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阿富汗戰爭的費用早已遠遠超過二戰過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畫,但是看不見一點成效! 

一個國家的重建,絕對不是錢這麼簡單,也不僅僅是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人! 

不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這兩個民族從來都不打算倚靠別國,打從心裡就想成為世界大國。他們視二戰的失敗為恥辱,絕對要重新站起來! 然而,在阿富汗看到漢聽到的卻是,怎麼離開這個鳥地方。

當一個國家過半數的人口,覺得自己被歧視,覺得自己的機會被剝奪,覺得自己無法掌握自己命運,覺得沒有未來,他對這個國家還會效忠嗎? 這是許多阿富汗女性的聲音,它們討厭戴頭巾,(我也很討厭),更不用說穿布卡,當飛機一落地,伊斯蘭教女性紛紛往洗手間換上西方服裝。

國際援助是一個帶著崇高道德理想的使命,背後卻也充滿著算計。許多人質疑美國出兵伊拉克是為了原油,出兵阿富汗是為了稀土,一切都是以礦產為考量,我認為,美國的國際援助,其實就是在美國領土以外的地方,再創造一個新的經濟循環,來促進美國的經濟。

解決經濟不景氣,每個政府各有其妙招,台灣的消費券其實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不管手段為何,最終目的都是刺激消費,因為層層的消費創造金錢的流通,就是經濟景氣。而國際援助,則是把美國人的錢,帶到阿富汗,由美國人自行消費,把工作分派政府人員,分包給美國承包商,美國承包商在分包給次承包商,最後真的工作者是阿富汗人,卻也是利潤最低的人,美國承包商再把錢帶回美國消費。美國政府過去花費在阿富汗重建工程上超過數百億,真正留在阿富汗的可能不到一成,而這些少少的金額,也透過特別移民簽證,最終再由有辦法、有能力的阿富汗人帶回美國,成為美國人,繼續在美國消費。(美國政府透過層層的立法,確保這些美國政府的錢最終回流到美國,例如 Fly America Act,反正起降在美國城市的班機,一定要是美國籍的航空公司,至少和美國籍的航空公司有co-share)

台灣在國際援助上不算是大國,因為多數台灣並不支持國際援助,台灣也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為什麼我們不幫助它們?沒錯,如果台灣政府也可以向美國政府創造一個援助經濟,不但可以解決青年就業問題,青年起薪問題,也可以創造更多金錢流通,不過,又有多少政治人物願意做這個十年大業,而不是對選票起立即效用的政策。

Embedded image permalink

Kabul-based Voice of America reporter Rahim Sul Sarwan (@rgsarwan)

Embedded image permalink

Independent news outlet Pajhwok Afghan News

 

arrow
arrow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