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聯誼場合中,活躍的單身女性人數遠高於男性似乎是近來的趨勢,而身旁高學歷、高收入的單身女性們也越來越論及『找對象』的憂慮。這,不僅是台灣的問題,這更是世界的趨勢。

Single Women

                                                                                                                                                圖片來源: The Atlantic 網站


All The Single Ladies..... 致單身女性們

在美國,經濟結構的改變,讓維繫婚姻的社經誘因逐漸消失,女性為了邁入傳統婚姻的價值,面臨向下選擇(marry down);儘管人口結構的男女比例仍維持穩定的水準,但是婚姻市場內的男性(marriable males)卻不成比例,這樣的趨勢在非裔美人中最為顯著。當美國經濟結構逐漸從製造業走向服務業,非裔男性或許是囿於教育水準,或者是訓練不足等因素,並非被推往更高收入的服務產業,而是走向監獄;1百50萬的受刑人中,近四成為非裔,而非裔人口中,擁有大學學歷的女性是男性的二倍,再再都讓非裔女性面臨單身還是向下價的困難抉擇。

若以為這純粹只是非裔美人的問題,那就錯了...這種趨勢也逐漸往中產階級的白人發展,我們可以從大學生活中的狂歡性派對中窺見端倪。然而,有趣的是,這些閱人無數的女大學生們,如同作者所描述的,或許比當年的我們來的有豐富的性技巧外,對於兩性關係的理解仍是相當懵懂;當問及是否有結婚的打算是,每個小妹妹們都點點頭,又問到打算幾歲結婚時,也都是27、28歲,當作者驚訝的表示其實時間有限時,每個小妹妹都很清楚的點點頭,卻也不知道該往哪裡下手。

作者以宏觀的角度來解釋經濟結構與社會文化的交錯影響,從遠古時代的採集生活,兩性同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共同哺育下一代,發展出平等的兩性關係,相對的離婚率也較高;反倒是和平社會的逐漸發展,女性因數量上的劣勢而獲得男性的追捧以及財務的保障,同時,男性也利用社會上數量的絕對優勢,壓抑女性的職場表現,然而,這時的家庭關係是離婚和婚外情都少。不過,這種發展在已開發國家較為明顯,也讓作者開了一個資本主義男人是豬(capitalist men are pigs) 的玩笑。

我們無法改變經濟發展的態勢,只能順應發展而調整腳步;西方社會的女性,儘管同樣受到傳統價值的束縛,但是比我們有著更多的自覺和選擇。在荷蘭的Begijnhof,從12世紀發展出單身女性公寓的生活型態,所有的申請人都必須是35-60歲的單身女性,不得在外留宿,但也允許隨時搬離和終止契約。文中討論以單身女性互助的社會發展,讓單身成為女性的一種選項,也被社會所接受。

然而,或許是台灣、中華文化的傳統,似乎讓這種趨勢難以為社會所接受;西方女性可以大方的宣稱不願意接受marry down的結果,(當然,事實證明女性對於外貌的容忍度還是比男性高),相較於在台灣過30而未婚的女性,都會被冠上『標準太高』的頭銜;而大陸與東南亞新娘的供給,也讓台灣男性缺乏追求這些高標準女性的動機。

相較於種族情節對西方社會的影響,亞洲文化則比較沒有這樣的侷限。儘管黑人解放已逾百年,黑白配仍為罕見,高學歷的非裔美人還是寧可走往下選擇,而非跨族裔婚姻;當然,受制於歷史情結,亞洲人對西方白人仍有特殊情節,承認膚色的優越感,但隨著亞洲在世界政經地位的崛起,亞洲也開始客觀地衡量西方白人。如果跨種族婚姻可以順應社會傳統、又可以維持marry up的需求,這應該是高學歷的亞洲女性的選擇之一。

arrow
arrow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