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out for me.

展館末端,以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的警語提醒世人,沉默的代價,是幾百萬、幾千萬的生命,讓人離開博物館後仍不斷深思。

  

201109_61.JPG

流浪千年的猶太人,終於在二次大戰後得到英、美強權的支持,在上帝應許之地-巴勒斯坦復國,卻也從沒忘記時時刻刻提醒世人,猶太人在納粹統治下的悲慘經驗。除了類似的大屠殺博物館外,每幾年的耗資千萬打造的電影,都時時刻刻在提醒世人,還有德國人他們過去的錯誤。只是,二次大戰中,猶太人是唯一的受苦受難者嗎? 在中國發生的南京大屠殺、哈爾濱的731部隊實驗室、千萬人遷徙到西南大後方,皆可與納粹的罪刑相提並論,只是因為以兩顆原子彈而結束的戰爭,似乎可以讓歷史改寫,從南京大屠殺轉為進出南京,從活體實驗室到我們無法確知,都讓我在走出博物館後所無法理解的。

201109_62.JPG  

年輕一代的德國人仍會避談納粹和猶太人,而德國在歐盟的龍頭位置,也因過去的歷史在處理國際事務上顯得過分謹慎,反觀亞洲的日本卻不願意面對歷史,仍將東條英機等戰犯視為國家先烈,過去日本首相也多不避諱參拜靖國神社,如果日本的做法有誤,中國人是否有意改正嗎? 相較於猶太人的廣設博物館,以文化和大眾傳播的力量來提醒全世界,我們做得真是太少了...

我想找一個解釋,是因為中國寬厚的文化、還是當時的國際現勢、還是人們的短暫記憶?

arrow
arrow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