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會說話,只是密密麻麻一堆數據會令人眼花撩亂,不知重點為何? 西方諺語有云:「畫意能達萬言 (A picture is worth ten thousand words)」,拿破崙也曾說過,好的素描勝過一段冗長的演講。一張好圖,不需要太多的文字敘述,就已完整地傳達訊息。
利用科技以視覺方式呈現數字的先鋒是法國人Charles Joseph Minard,一張圖,加上幾個數字,幾個地標,清楚呈現1812年征俄法軍為氣候所敗。
淺色代表法軍東征部隊人數,黑色則是從莫斯科安抵國門的法軍人數,下面圖表則是相對日期的溫度。一張2D圖表傳達4個訊息:法軍規模、法軍相對位置、法軍移動的方向、法軍撤退時的溫度,以及彼此的相關性,讓讀者立即瞭解氣候對於此役的重要性。
儘管科技日新月異,我們可以運用的工具更多,卻沒有完全提高決策的品質。以世界銀行為例,儘管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料,卻也發生將資金投注在資金充沛的區域,也有著不知道該把錢往哪裡放的問題。馬拉威是東南非的低度開發國家,許多國際組織在當地進行援助計畫,我們都瞭解組織間的溝通或有落差,但是在把所有組織的援助計畫同時放在地圖上時,各大組織領導人才驚覺共有27個國際組織在與北韓大小相當的地方,進行許多類似的工作:在肯亞,則是世銀希望降低學生中途輟學率,卻在某一個階段後一直降不下去,把各個區域的輟學比例與學校交叉比對後,才發現輟學比率高的區域是因為缺乏學校。如果上述這些分析,都只是用表格來呈現,我不知道凸顯問題的效果有多強,但是以一張簡單的地圖,就可以很快地認清問題的本質。
當代最經典的演講首推蘋果電腦的賈伯斯,但是把數據轉化成圖像來推動公共政策的第一把交椅是,瑞典的公共衛生學者Hans Rosling,他把枯燥乏味的數據資料,轉化成圖像,告訴大家,其實我們不應該太驚訝過去這幾年來新興國家的發展,因為以美國為首之已開發國家在公共衛生等地支援,讓這些國家在開始經濟發展的初期,就已經打好社會發展的基礎,如大家庭轉為小家庭,如果純粹以社會結構看這些國家,早已與已開發國家相去無幾。
經典作品是2009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的講座: http://www.ted.com/talks/lang/eng/hans_rosling_at_state.html
但,是否所有的訊息都應該用圖表來呈現?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傳達訊息,也就是溝通,不同的資訊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如何尋求以最佳化的管道來達成有效溝通才是目的,而要達到這個目標,管道的選擇應該要最大化,而圖表,相對於純粹的數據,或許是更有效率的溝通方式,也可以縮短決策時間,大幅提高決策品質。
當然,每一種工具/管道都有其優勢與劣勢,圖像化的數據溝通容易被質疑是選擇性溝通,即資料處理者僅選取支持自己結論的數據,如何避免或是降低此類的質疑,就是外部檢驗,數據本身常常是會自相矛盾的,但是有其脈絡與趨勢,如果結論與此完全背離,這圖恐需重新檢視。
華府是美國的決策中心,任何議題都會被用放大鏡檢視,政府部門不管是自發性的還是被推著走的,都不斷地進行內部檢視,諸如此類的研討會相當多。或許是世銀的資助,或許是美國國務院要消化預算,這個有吃有喝又在美美的甘迺迪中心舉行的研討會,真是讓我對於華府的好感又多加一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