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被斥之為殖民主義的說法,「歷經種種內戰的非洲,或許會希望從來沒有獨立過,在歐洲殖民主義者的統治下或許享有更平靜的生活」,卻表達了對於現實的無奈。李奧納多飾演的血鑽石帶出了羅德西亞傭兵的故事,更是讓面臨130%通膨的現任辛巴威政權臉上無光。現在的辛巴威以兆元紙幣著稱,而過去的辛巴威,又稱羅德西亞,則是以非洲的穀倉為名,80年代英國勢力的消退,瞬間讓穀倉成為世界性援助機構的目的地。馬達加斯加在80年代「在地化」政權上台後,將官方語言從法文改變成馬達加斯加語,馬達加斯加農產品外銷的數量也大幅度的降低,在2008年政變後更是降到谷底,勉強維持自給自足,也讓模里西斯進口地從馬國轉向印度。

文章標籤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是職業病還是投資狂熱,每一個國家的銀行都是我的朝聖地,了解當地人對於銀行的需求還有外匯的影響力。或許是習慣了銀行中價,儘管只是幾百、幾千元之差,我都是在出發前就換好當地貨幣,或者是直接用提款卡在當地提現,絕對避免用美金或者是歐元換匯,尤其是在機場或是旅館。然而這一次因為我的疏失,帶了過多的歐元,卻也讓我意外體會到,開發中國家銀行的暴利。

文章標籤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行,或許不是認識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因為停留的時間太短,與當地文化的交流有限,但是卻是挑戰自我意識的最佳方式;從簡單的觀察到複雜的問題解決,都逼迫著旅行者重新審視自我的世界觀和既有的邏輯。馬達加斯加之旅的意外收穫,就是讓我理解到人類發展不必然是與大自然起衝突,意即追求物質的進步或許不用以環境的犧牲為前提,重點在於我們的選擇。

文章標籤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爬了許多文章,發現原來大家對馬達加斯加的認識,都是來自於國中地理課學到的,馬達加斯加是南半球台灣的放大版兄弟。馬達加斯加是台灣的17-18倍大,許多人推薦旅遊馬島的方式是坐飛機,只是單程飛機票180歐元,飛個一兩趟就飛得很捨不得,加上從上空飛過也無法欣賞到馬島多樣的地貌,只是長途開車也挺無聊的,僅存的火車線就顯得相當吸引人,而在非洲搭火車聽起來也挺妙的。

文章標籤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告知大家馬達加斯加之行後,我收到各式各樣的警告,從巫術的盛行、瘧疾到食物的問題,但是當我問及到底誰去過馬達加斯加時,大家一致的回答,「喔…我聽說」,這更引發我的好奇心;模里西斯和馬達加斯加距離僅2個小時,每周六個航班,相較每周三班的香港與每周二班的馬來西斯,大家似乎對於這個近鄰的了解似乎僅來自於傳言。

文章標籤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我們擔心高居不下的人口成長率影響未來食物的供應,憂慮原物料因供需失衡而飆高,毛澤東當年視人口眾多為中國在核子戰爭本錢的政策,(毛澤東曾號稱中國是唯一經得起核子實驗的國家,就算半數的中國人死於核試,中國都還是為數億人的大國),成為中國人口爆炸的罪魁禍首。一胎化政策和少子化的趨勢,讓中國提早面對和其他先進國家相同的人口替代的問題;多數的政策討論都是圍繞著對老年化社會和勞力缺口的憂慮,鮮少著墨於『人』的素質問題。

文章標籤

外交銀行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